1133070000259229XC/2025-00184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市生态环境局
2025-05-07
主动公开

朗读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和各方齐抓共管下,以环境质量提质进位为总抓手,抓问题排查整治、抓指标晋位提升、抓项目统筹推进,成功争取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捧获“五水共治”大禹鼎“一星金鼎”,圆满承办全国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培训班,磐安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通过省级验收,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3年实现提升。
(一)全面推进环境质量提质进位。全市6项主要空气质量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全市47个干流地表水断面和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100%达标,市界出境断面考核结果为优秀。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和6个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二)不断巩固美丽金华稳进态势。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指导各地积极申报创建省级以上试点示范,1案例获评全省系统共同富裕最佳实践,4项目入选全省“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培育工程。全域推进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创成省级体验地1个,1案例入选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常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线索筛查,办结损害赔偿案件36件。
(三)统筹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入实施“双碳”战略,承接省级区域电磁环境现状调查试点、排污许可证电子证照试点,兰溪纺织印染行业通过全国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评估。夯实治水长效,全面落实“红橙黄”三色预警强化断面管控,开展水质自动站无人机智能巡检试点,2个工业园区入选全省首批星级“污水零直排区”。加强重点建设用地联动管控,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固废“一件事”入选智慧长三角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四)高效服务绿色低碳发展。迭代深化环保“服务力指数”评价体系,高效服务重大项目落地,完成“千项万亿”重大项目环评审批138个。紧抓机遇谋划EOD项目,积极向上对接争取,全市6个EOD项目全部开工,位居全省前列。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加大非现场执法检查运用,大力推行“轻微违法免罚”“首违不罚”等柔性执法举措,以包容审慎监管引导企业纠偏改过。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我们将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环境提质进位为主抓手,统筹把握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稳妥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环境提质进位系统施策。抓实工业源减排,深化水泥和生活垃圾焚烧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全市域施行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限行,加快淘汰老旧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推进噪声污染专项治理,继续建设一批“宁静小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攻坚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不稳定断面重点管控、饮用水源安全保障等专项行动。全域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探索开展一般工业固废规范化管理试点、危废企业“小微管理”试点。
二是聚焦生态文明体制变革重塑。纵深推进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加快低(零)碳试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依托上黄观测站监测优势,探索盆地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大气污染高效治理模式,建立“上黄指数”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浦江县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支持各地争创省级环境健康友好试点。加快推进排污权等生态资源市场化配置、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管控试点、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研究等试点工作。
三是聚焦美丽金华建设探路先行。加强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监督,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的监测评价。全域推进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编制《金华市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规划》《金华市重要物种科普图鉴》,开展市区陆生维管植物、鸟类、哺乳动物等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加快打造一批保护型、教育型、利用型生物多样性友好单元。拓宽生态环保投融资渠道,加快推动已入库的EOD项目落地实施,争取实现新增EOD项目入库。
四是聚焦环保铁军锻造纵深挺进。完善垂直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系统内外干部交流,充分激发队伍活力。强化党建统领,用好“一处二品”、扛旗突击先锋队等工作载体,持续打造更具生态环境辨识度的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案例。迭代“先锋指数”和“清风指数”,打造贯通严密、无缝对接的工作部署、责任落实、跟踪督查的闭环回路,为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