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29XC/2024-00276

  • 文件名称: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236号等5件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机构: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2024-06-17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236号等5件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4-06-17 15:20:56 来源:金华市生态环境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徐、陈、徐、方、金委员:

    你们提出的提案已收悉,6月5日,经金华市生态环境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金华在省内率先开展“垃圾革命”和“无废城市”建设,金华,义乌、东阳、永康、浦江、武义成功创成省级“无废城市”,生活垃圾“两定四分”、农业废弃物“秸秆换肥”、工业固废“三个五”机制等经验做法全国、全省推广,固废“一件事”多跨场景应用获评全省数字政府最佳应用并助力“无废城市浙江探索”获评省改革突破奖银奖。全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2023年,金华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呈现诸多亮点:构建危险废物基层智管体系,入选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案例;数字智治助推“无废城市”建设创新实践入选《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经验选编》。《金华推行固废处置“一件事”改革》在竞跑者刊登,《健全危险废物领域环境责任保险推广机制》入选2023年度法治建设主动融入三个“一号工程”揭榜挂帅培育项目清单。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系统推进,构建上下协同工作体系

    一是强化高位统筹。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习《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和讨论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无废城市”建设情况的报告。成立市级“无废”专班,分管市领导任组长,固化例会通报机制,有效统筹部门齐抓共管、属地合力共建、公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分类施策。迭代出台“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制订63个建设指标、78项责任和任务清单、37个项目清单,各责任部门配套制定了20余项制度,系统化、规范化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三是拧紧责任链条。扎实做好法律法规宣传解读,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美丽金华”“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张问题清单”等考核体系,借势人大督察问效,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二)闭环管控,构建绿色循环治理体系

    一是狠抓源头减量。推动产业基础再造,累计创成省级“无废工厂”72家,市级以上绿色工厂113家(其中国家级8个)。全市新增完成455个省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2个省高标准示范片区。累计创建251家省级美丽牧场。全市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使用量降低80%,邮政快递行业不再二次包装率达到95%,所有邮政快递网点已停止使用45mm以上一次性塑料胶带,电子面单实现100%全覆盖。二是优化收集转运。积极探索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收运“三网融合”,建成一般工业固废统一收运平台23个,推动加快各类配套设施建设,再生资源实际回收效率达到7.48吨人/元。普及建筑垃圾“四分四处”“分处同步”模式,全市乡镇累计建设装修垃圾中转站53家。三是推广循环利用。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全市12个省级以上制造类园区全部完成循环化改造,成功创建国家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义乌市赤岸镇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打造“双循环”模式助推固废协同共治。全省首创“秸秆换肥”收贮运模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8.43%。四是保障终端处理。聚焦薄弱环节,布局综合利用项目108个,实现生活垃圾、易腐垃圾、危险废物等处理能力“全匹配”。全省率先开展铝灰等危废“点对点”利用试点。稳步推动危险废物“趋零填埋”,填埋率较2022年下降48.7%。

    (三)数字赋能,构建智慧高效监管体系

    一是打造多跨场景应用。迭代固废“一件事”应用,横向覆盖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一般工业固废,纵向打通产生、贮存、运输、处置、利用各个环节,目前平台纳管企业5.9万余家,最高日活跃度5600余人次。二是提升数字智治能级。设计分级预警算法模型,累计预警29万余次,变事后追溯为事前研判、现场检查为智能预警,有效提高监管效率,降低执法风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三是优化社会营商环境。搭建企业交易撮合平台,打破区域垄断和信息不对称,为企业提供“网购”式体验,有效降低处置费用、提高处置效率、均衡处置资源,已在线签约6800份。

    (四)集成创新,构建立体支撑保障体系

    一是监管震慑。健全多部门协同监管与联合执法机制,联合开展了多轮次固废领域专项治理行动,2023年共检查企业超15万家次,查处涉废环境违法行为45起,处罚金额527.56万元,移送刑事7起,刑事强制措施26人。二是制度先行。出台了《金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目录》《金华市工程渣土处置领域常态化治理工作方案》等相关制度文件,开展“无废指数”研究,完善统计口径和采集范围,全市“无废指数”达到82.63分。三是技术加持。强化固废处置利用关键技术研发,3项技术入选省、部级试点先进适用技术;制订《铝灰用于替代铝土矿石技术规范》《铝灰用于矿物掺合料技术规范》等5项固废行业标准,累计获得143项固废专利技术。四是市场导向。全面推行危废经营单位环境污染责任险,入选2023年度省级法治建设主动融入三个“一号工程”揭榜挂帅培育项目。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环保税优惠0.74亿元,其中综合利用固体废物101户。

    (五)多维推广,构建全民参与共享体系

    一是拓展“无废”细胞。建成“无废亚运细胞”13个,“无废城市”细胞450个,入选全省百优“无废城市”细胞11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先行先试“无废供应链”建设,引导发展装配式建筑培育“无废工地”,牵头出台“无废展会”标准。二是厚植“无废”理念。打造“台、报、网、屏、端”于一体的“无废”宣传矩阵,组织“无废亚运”“无废设施开放”等主题活动,利用“无废学院”、媒体采风等载体,开展各类专题培训120余次,市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1600余次。三是打造“无废”品牌。累计入选全国、省“无废城市”建设宣传典型案例35个,28项经验做法得到省领导批示并全省推广,连续7年获评中国环境报社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三、下一步工作

    我市将以减污降碳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引领,聚焦“无废城市”建设,以最高规格迭代工作体系、最硬举措攻坚污染防治、最优机制推动治理创新,努力为全国、全省提供更多“金华方案”。

    (一)坚持靶向发力,破解突出难点。以“无废指数”和“七张问题清单”为抓手,综合运用价格机制、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手段,建立市场化、多元化激励机制,积极化解各类固体废物环境风险隐患。动态调整危险废物利用设施规划,有序推进危险废物“趋零填埋”,抓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分档评价,开展危废自行利用处置设施专项治理,全面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

    (二)坚持数字智管,提升治理水平。创新开发上线交易撮合、危废规范考评等管理模块,提升企业固废管理水平。拓展“智能调配、智能预警”功能,运用企业视频远程监控、卫星遥感分析、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发现疑似问题,提升非正规固废堆放点的发现处理能力。探索生活垃圾、农业固体废物监管数据联网管理,建成覆盖五大类固废的综合集成数字化应用。

    (三)坚持协同推进,助力蓄势增能。加大绿色发展、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宣传引导,系统推进“无废集团”“无废供应链”建设。加强部门合作,开讲“无废”公开课,开发“无废”研学路线,连片建设“无废社区”“无废街区”“无废商圈”等融入各类“无废城市”细胞的集合体,全面营造“无废城市”建设浓厚氛围。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

    2024年6月5日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