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日期:2024-02-04 16:38:06 来源:​金华市生态环境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定争当“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全面推进美丽金华建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推动都市区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坚决守牢环境质量防线。带领全市系统党员干部充分发扬夙兴夜寐、克难攻坚精神,以最高标准统筹协调、综合施策、联防联控,全力打好环境质量保障攻坚战。2023年,全市6项主要空气质量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区PM2.5浓度、AQI优良率全省排名同比持平;全市47个干流地表水断面和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100%达标,稳居全省第一。

(二)全面提升美丽金华奋进态势。推动召开金华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金华建设推进会,明确了“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引领区”的新时代目标。统筹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义乌市创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新增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家。成功举办六五环境日、8·15全国生态日金华主场活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体化运作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博士工作站。深化生态治理修复,办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53件。

(三)统筹攻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化“蓝天碧水净土清废”攻坚行动,常态落实红橙蓝三色预警、定期督办约谈机制,全面打响秸秆禁烧攻坚战,全域创成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省对市领导班子高质量综合绩效评价2项涉水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无废指数”位居全省第3,固废“一件事”改革经验登上《浙里改(竞跑者)》,危险废物基层智管入选全省第三批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成功争取国家级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国家噪声污染防治试点、省级排污权跨区域交易试点。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上黄站,成功举办全国地球环境系统科学观测高端战略研讨会。

(四)全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二十条助企政策,有效抓好政策落地落实,紧抓机遇谋划EOD项目,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推动全市6个项目入选国家项目库,数量全省第1,总投资达137.79亿元。持续深化环保审批改革,“千项万亿”项目环评审批率94.9%,“多评合一”“打捆审批”57件,数量全省第一。迭代“环保服务力指数”评价办法,评价指数每季度晾晒比拼、上墙公布。

(五)迭代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高标准护航杭州亚运会安全保障,深入开展“绿剑2023”“双月攻坚”等专项行动,实现重点风险源企业督导帮扶全覆盖,隐患发现率、查处案件量均居全省前列。深化督察整改,统筹推进“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举一反三、面上管控等模块集中突破,全面完成历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组织拍摄市级生态环境质量暗访片,以高压态势推动相关问题闭环整改,连续14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锚定“天蓝地绿水清无废”全要素美丽目标,深入实施“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引领区。

一是更强合力推进美丽金华建设。支持永康、东阳、武义等地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省级以上试点示范。力争省政府督查正向激励,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全力站稳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第一方阵”。全域推进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编制《金华重要(特有)物种图鉴》,启动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长期监测样地建设。持续拓宽生态环保投融资渠道,加快推进EOD项目谋划培育、入库实施,推动生态资源和经济价值双向流动转化。

二是更硬举措攻坚环境质量改善。深化蓝天保卫,攻坚推进复合布、砖瓦、木质家具等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和软包装复合、纺织品复合等10个重点行业VOCs源头替代。深化治水提标,打好汛期污染、雨污排口、黑臭水体三大整治攻坚战。深化净土清废,全面完成耕地土壤污染“源解析”,建成危废资源化利用项目2个以上。市本级力争创成省级四星“无废城市”,县(市、区)通过省级三星评估数量保持全省前列。

三是更重实效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协同建好浙中“双碳”研究院,持续深化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加快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争创国家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细化项目审批、要素配置、技术帮扶、执法监管颗粒度,以13个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带动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深入开展暖心助企升级行动,动态更新正面管理企业名单、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清单,用足用好“服务力指数”评价体系,力争打造更多“服务增长”典型案例。

四是更高标准抓好治理体系提能。创新科技赋能,深化蓝天保卫平台、烟尘智能监控系统、固废“一件事”集成改造,探索AI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执法监管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废气收集治理用电监管、城区声环境功能区自动监测、数智治水在线监测等环境要素感知网络建设。强化环保领域“七张问题清单”闭环管控,一体推进问题整改。对照“五个干事”作风要求,持续构建管党治党层层传导的责任落实机制,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涵养风清气正、实干担当的政治生态,为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引领区”积蓄更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