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污降碳 | 义乌在全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现场会上分享典型经验

日期:2023-07-05 18:03:13 来源:​金华市生态环境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6月28日上午,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现场会在嘉兴平湖召开。会议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支持浙江省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的复函》工作要求,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视频致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郎文荣主持会议。


胡伟副省长指出,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从三个维度理解和把握减污降碳协同的重要意义。要把推进减污降碳协同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必答卷”,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考量,落实减污降碳两手抓、两手硬的总要求,积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要把推进减污降碳协同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工作责任书”,对标建设“重要窗口”“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的责任担当,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高质量发展推进“两个先行”提供有力支撑。要把创新区建设的良好开局作为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动员令”,创新政策措施、优化治理路线,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切实发挥减污降碳协同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全方位全领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实现更大突破。

胡伟副省长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减污降碳协同存在的不足,以“两个先行”的责任担当,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力争形成更多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高地。要坚持制度创新,把“试验田”深耕为“示范田”,探索全链条协同管理制度,创新全方位协同激励机制,推动全要素协同配置机制。要坚持科技创新,把“孵化器”转化为“加速器”,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适用技术应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要坚持模式创新,把“先行者”升级为“领跑者”,在区域、城市、产业园区、企业层面组织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率先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解读了《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蓝皮书(2023年)》,同步上线了“减污降碳浙里来”应用。义乌市赤岸镇绿色循环产业园减污降碳协同项目做为典型经验在会上进行交流发言。

义乌市赤岸镇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实施路径,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将生活垃圾处理及传统造纸、印染产业废弃物处置与能源供给需求相耦合,形成了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协同处置园区层面“内循环”和资源综合利用社会层面“外循环”的“双循环”发展模式,在资源的充分循环利用过程中,实现碳污循环和源头减量,取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经估算,项目每年可减少约136万吨二氧化碳、1103.4吨二氧化硫、1029.4吨氮氧化物、614.7吨烟尘排放。项目先后入选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试点、生态环境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并被评为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