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十年路 | 碧水映千山 清泉润古今

日期:2023-05-16 16:01:07 来源:​金华五水共治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这是一座因水而美的城市

这是一场绿水青山的保卫战

治水引清流,兴水惠民生。自2013年以来,金华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治水为突破口,以重整山河的气魄、壮士断腕的决心、谋篇布局的雄魂,绘就治水“全景图”,打赢治水“攻坚战”。历经十年,披荆斩棘、闯关夺隘八夺“大禹鼎”,完成了从黑臭遍地到浙中大花园的美丽蝶变,以水美如画交出治水答卷,以清水长流润泽八婺大地。‍

一个难题的攻坚升级战

曾几何时,金华的天是灰的,水是黑的,空气是臭的,清澈河流不在,梦里水乡难觅。“中国水晶之都”浦江县,大小水晶作坊一度多达2.2万家,遍布城乡、毫无掩饰的污水排放,境内90%的河流沦为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群众对水环境状况只有无奈摇头,满意度测评排全省倒数第一。“山上桃花红艳艳,山下苍蝇黑压压,青山臭水”,这是对当时诗歌之乡——金东区的真实写照。

浦江浦阳江

水污染笼罩着金华、困扰着生产生活、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水环境治理刻不容缓!2013年6月,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打响浦阳江治理“开局战”,为全省“五水共治”率先撕开一道口子。2014年,市委提出“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的攻坚目标,并以市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形式,正式向社会公布。一场治水攻坚战就此拉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高位搭建工作专班,抽调最强力量集中办公。

戮力同心,笃定前行,全面攻坚破难,实现“三年可游泳”的庄严承诺。2014年全市开展前所未有的“清三河”大会战:清理河道4500余条、水库3200余座,完成“黑臭河”整治749公里。2015年全面实施清淤截污、引流护堤“提水质”攻坚战,整治河道604.2公里;2016年全力推动七大重点干流整治“排污口”破关战,封堵各类排污口3844个;2017年全域启动河塘沟渠剿劣“歼灭战”,全市有3580个小微水体实行清淤引水和生态改造。目前,全市43个地表断面Ⅲ类以上水质从2013年底不到35%提高到100%;10个出市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II类,为历史之最。



上下同力,万众一心,奏响全民治水的协作曲,以“河长制”书写治水新篇章。2013年7月,金华推行河长制治水,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亲任河长,全市配备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3030名,实现主要河道治、管、保水全覆盖。从政府到民间,从江河源头到库塘沟渠,越来越多的河湖有了健康“守护神”。




肩负使命,勇立潮头,打通水质向好的最后一公里,开拓治水治源治本之路。2018年全域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大决战。顶层设计建设路径,率先提出全域治理“五年任务四年完成”的加压目标。累计完成1775个生活小区和109个镇(街)和103个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取得显著突破。‍‍

一幅山水景明的生态画卷

载江南水韵,岸上人家已是风景如画。磐安县方前镇从“山、水、林、田、湖”自然禀赋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出发,打造文旅胜地;浦江县462条“牛奶河”、577条“垃圾河”、25条“黑臭河”全部消灭,传统水晶产业破茧重生,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全域旅游欣欣向荣,上河、新光,前吴等乡村旅游呈井喷式发展;东阳市白溪江六石段莺歌燕舞、潺潺流水,水景观、水生态、水环境和谐相映。在兰溪,兰湖将猪棚变“煮棚”、鸭舍变“雅舍”,建成了省级旅游度假区,成为市民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磐安花溪村

洗尽污垢方璀璨,古老婺州重焕新颜。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琐园村,已有400多年历史,水质一度困扰着古村落的兴旺。2017年启动水系连通治理工程以来,新建引水渠道2.8公里,沿线打造水系景观20多处,使古村焕发了“水韵”的新姿。义乌以水为基,沿八都溪打造了“水之秀”、“农之秀”等主题的“一村一品”和美乡村,挖掘“水文化”,建设“幸福堡”、“木栈桥”、“花景观”等特色风情,沿溪打造“至美大陈”樱花浪漫精品。

义乌水上乐园

以江河为脉,生态廊道点缀八婺大地。2017年市委提出以“美丽城防工程”建设为抓手,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打造全境的生态河流、防洪堤坝、健身绿道、彩色林带,全力构建“水清、岸绿、景美、业兴”的浙中生态廊道。浦江浦阳江建成全长17公里的生态廊道,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和2017年浙江“最美家乡河”;武义获评“全球绿色城市”荣誉称号.......白沙溪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是省市重点投资项目,白沙溪治理的初战告捷,拉开了婺城区生态廊道建设全面铺开的序幕。‍

浦江县浦阳江

一座城市的生态富民梦‍

          以“河”为贵,以“绿”为荣。金华按照省委提出的打好“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三改一拆” 等转型升级“组合拳”要求,以治促转、治转结合,打造了美保龙、九峰牧场等一大批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美丽牧场。依托整治后的青山绿水,金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休闲旅游服务产业,以旅游发展“反哺”水环境整治,乡村游、民宿村如火如荼发展,美丽乡村游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迎着五水共治的脉络,水产业兴起、水风情浓郁、水文化积淀,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金华市区,素有“小西湖”之称的湖海塘成为城市向南发展的新起点,也是城市开发的新热点。义乌在水环境持续转优的同时,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八都溪富民干线、多彩华溪精品旅游、“红糖飘香”精品线等全面开花。永康市的大陈村、园周村,地下铺设污水管道,雨污分流,地上水质清澈、新业富民,依托水美风光实现产业转型,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湖海塘公园

每一滴水都化作甘霖,每一条河都流淌幸福。五水共治是金华在新时代,顺应新形势和满足百姓新期盼所做的新抉择,密织了一张全社会同参与、共发力的立体治水网,以波澜壮阔的治水实践激荡出恢宏的水之交响曲,也让这一方水土绽放出极尽天然纯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