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K14932066/2023-00206

  • 文件名称: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工作总结

  • 发布机构: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2023-04-27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工作总结

    日期:2023-04-27 10:51:24 来源:金华市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中心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2022年,市生态环境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争当“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勇担“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生态环境先行示范重任,问题导引、攻坚升维,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挺进,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履职尽责、奋楫争先,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一是示范创建取得突破。充分发挥市美丽办综合协调作用,设立生态创建办,争取2个参公编制。全力奋战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面对指标短板敢于牵头、勇于破难,全面统筹协调19个市级部门,积极推动市领导多次带队“跑省进京”沟通对接,以全省第1位次入选生态环境部,并成功获命名表彰。全市全域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浦江入选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

    二是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市区PM2.5平均浓度27μg/m3,AQI优良率89.3%,两项指标全省排名均同比提升1位,全市6项主要空气质量指标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区成功创建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全市47个干流地表水断面和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100%达标,市界出境断面考核结果为优秀,水资源综合评价均位列全省第1。

    三是多项工作走在前列。2022年省对市领导班子高质量综合绩效评价,我局牵头相关指标中2项全省第一,1项全省第三,2项排名实现进位。“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生态环保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正向激励,成功夺取2座“大禹鼎”金鼎,捧获2座全域无废城市“清源杯”,污染防治攻坚战获卢山副省长批示肯定。受邀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发布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评价体系。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研讨会、2022年六五环境日浙江主场活动,全国首个大气边界层顶上黄观测站建成投用。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持续高位提升,位列全省第3。美丽金华建设登上《中国环境报》头版头条。

    四是荣获多项表扬表彰。在市委市政府“扛旗争先大晒拼”活动中勇夺“红旗单位”称号。我局及下属单位荣获生态环境部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全国实验室能力考核优秀单位、浙江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金华市社会综合治理成绩突出集体、金华市“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先进集体、金华市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金华市先锋型双建争先无疫机关、金华市标准型清廉机关、金华市“千团联千村”共建共富行动优秀典型等荣誉。

    二、统筹推进、顶格保障,绿色共富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强化服务经济稳进提质。全面承接、顶格落实省厅和市委、市政府一揽子政策,全省系统率先出台15条服务经济稳进提质硬核措施,先后迭代5轮次60项具体举措,同步设立攻坚小组,落实“周调度”“月例会”等工作制度,累计帮扶企业1000余家次,协调解决问题750余个,月均服务企业和解决问题数同比提升3倍,相关工作在新华社、浙江新闻、《中国环境报》等平台刊登。探索推出“环保服务力指数”,经验做法获省厅主要领导点赞肯定,并在省强化政策集成落地攻坚行动简报上刊登,送王浩省长、徐文光常务副省长等省领导。

    二是强化助企政策集成落地。实施“多评合一”“打捆审批”等全省领先的惠企改革,累计为企业减负160万余元。完善排污权交易机制,企业中标率提高至80%,成交均价较政策实施前环比下降50%以上。落实机动车环保检验惠民措施,环检效率提升30%以上。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适用情形增加至16种,111个案件免于处罚。积极向上争取中央项目15个,其中2个EOD项目入选中央生态环境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占全省1/3,总投资48.5亿元,将获银行绿色贷款近38亿元。成功争取环保专项资金3.2亿元,争取金额同比提升83%,居全省第3,做法成效获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三是推进生态惠民“绿富同行”。出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完成婺城、磐安和浦江全物种生物多样性调查。充分发挥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博士工作站作用,深化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战略合作,推进磐安县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建设。办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27件,1案例入选全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典型案例。持续推进生态版山海协作,3个案例入选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共同富裕最佳实践。

    三、蹄疾步稳、奋力攻坚,减污降碳效能持续提升

    一是“双碳”战略有力实施。深化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推进兰溪、义乌、武义等地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完成25个重点行业项目碳排放评价试点,2146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建成碳账户。全国首个煤电碳捕集示范项目、全国首单发电行业碳保险落地金华。

    二是蓝天保卫攻坚突破。建立大气污染源调度清单、噪声污染源排查清单,覆盖3418家工业企业、1125家施工单位。承接秸秆燃烧解译、监测数据存储治理两项国家试点,火点量与处置率“一降一升”助力气质提升。完成重点行业源头替代项目345个、工业VOCs低效治理设施改造提升424个、非道机械定位安装1575台。

    三是碧水行动稳步推进。建立重点水域水体管控清单,推进全市重要支流和入河排污口督查暗访,常态落实地表水断面红橙蓝三色预警监管。压实责任强力推进钱塘江流域审计问题整改,完成率达100%。浦阳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工业园区治水经验入选生态环境部喜迎党的二十大典型案例。

    四是土废治理扎实有效。推进用途变更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强化固废处置能力提升,实现小微危废收集体系全覆盖,固废处置能力基本全匹配。

    四、多跨协同、整体智治,环境治理体系提能升级

    一是涉疫医废处置创造“金华模式”。强化专班运作,积极稳妥处置涉疫医废,全省率先制定涉疫医废处置规范和应急预案,得到省防控办肯定并转发全省。总结形成涉疫医废处置“三五”工作法,获郎文荣厅长批示肯定“金华市涉疫医废处置打了漂亮一仗,更形成了“三五”工作法的重要成果。请土壤处认真总结并向全省推广。”

    二是数字化改革提速竞跑。牵头打造省级应用“浙里无废”,新增省厅级试点5项,其中2项试点全省唯一。迭代升级固废“一件事”应用,推进建筑垃圾数字治理省级试点,推动产销资源撮合,强化运输精密智控,实现建筑垃圾全生命周期闭环管控。固废全过程管理数字化平台做法成效全省交流。

    三是督察整改闭环管控。领导带头、专班攻坚,圆满完成省委生态环保专项督察迎检,交办56件信访件全部报结,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0.43%。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10个问题完成整改8个;2021年省委专项督察21个问题完成整改17个。先后统筹推进“七张问题清单”举一反三、面上管控等模块集中突破,省级清单问题整改率全省前列,3案例入选省份清单示范榜。

    四是“除险保安”有力有序。全力护航党的二十大、省运会等重大活动,深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拉网清零”和“绿剑2022”专项行动,完成1589家重点环保设施企业安全督导帮扶,573家风险源企业和5个化工园区环境安全排查整治全覆盖,危险废物和放射源较大事故诱因100%消除。

    五、政治过硬、忠诚担当,生态环保铁军加快锻造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局党组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集体研讨,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入学习领会、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方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制,强化理论武装、管好思想阵地,凝聚社会舆论“正能量”,全年组织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29次。

    二是党建业务深度融合。高标准承办省厅“喜迎二十大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美丽中国省域标杆”主题党日活动。制定揭榜扛旗项目实施方案,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构建系统完善的党建责任体系。注重发挥临时党小组和青年党员干部积极性,组建9个“扛旗强基绿色共富”突击队,力争以党建领先促工作领跑。落实市直属单位群众评价监督工作,综合得分排名全市第10位。

    三是清廉环保稳步推进。深化“拒腐防变守初心、清正廉洁作表率”警示教育,开设“清风讲堂”,召开“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双建”工作研讨会,开展“镜鉴”警示教育月活动,评选清廉处室(单位)。开展“清仓见底”防范利益冲突专项治理行动,对169名干部职工有关情况进行甄别查核。深入推进亲清政商关系、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等7个专项治理,出台“廉洁执法十不准”。

    四是干部队伍持续优化。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制定完善17项工作制度。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推荐1名干部进入县(市、区)领导班子,提拔任命科级干部8名、晋升职级5名,35周岁以下年轻科级干部比例达到18.4%。探索推进市县垂管提质增效,干部调整会商机制经验做法在省厅垂管改革简报第一期刊发,研究调整县(市)分局班子成员22人。制定下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深入推进干部平时考核,落实“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年轻干部双向交流培养,打造高素质生态环境干部队伍。

    一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要求、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生态环保领域一些发展不全面不平衡的短板还比较突出:一是环境质量高位提升难。我市空气质量还明显处于“气象影响型”阶段,绝对值与沿海山区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二是绿色共富路径破解难。推动“两山”转化,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还存在思考不深、谋划不够、方法不多等问题。三是重构重塑转型适应难。适应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转型传统路径下职能定位和治理重心、实现体系重构能力重塑等方面任重道远。

    2023年,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全会精神,以建设生态文明“六个高地”为抓手、服务经济平稳运行为主线,凝聚合力、拉高标杆,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标志性成果。主要目标是,再夺“大禹鼎”金鼎,全域创成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首批通过“无废城市”四星评估,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争取省政府督查正向激励,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进位,站稳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第一方阵”。主要举措是,聚焦“四个方面”,聚力“四个突破”:

    一是聚焦协同治理,聚力减污降碳攻坚取得新突破。坚决打好蓝天保卫三大标志性战役,基本消除中度污染天气,PM2.5、AQI等核心指标争先进位,全力守护“亚运蓝”。深入打好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千河万塘“双清”等攻坚战,强化河湖生态美丽增容。全域完成受污染耕地“源解析”,探索工业固废、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收储运“三网融合”,稳步推进危废“趋零填埋”,创成三星“无废城市”4个以上。深入推进“6+1”重点领域碳达峰,完善低(零)碳试点激励机制,开展重点工业企业碳减排评价应用试点。

    二是聚焦绿色发展,聚力稳进提质护航取得新突破。迭代升级新一轮助企纾困政策举措,迭代完善“服务力指数”评价体系,全面助力经济平稳运行。全领域谋划重大项目,争取中央资金项目6个以上、资金1.5亿元。建立完善EOD项目推进激励机制,争取国家级项目2个以上。持续推进“碳账户”绿色金融,谋划实施义乌、兰溪2个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项目,争取贷款支持3.5亿元。

    三是聚焦生多保护,聚力生态共富先行取得新突破。发布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标准。推动成立市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深化磐安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实体运作博士工作站,建成友好单元10个以上。完成兰溪、义乌、永康等地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培育生物多样性特色体验地10个以上。推进生态版山海协作,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展绿色系列创建,创成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个。

    四是聚焦共建共治,聚力治理能力重塑取得新突破。推动出台《关于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完善“七张问题清单”环保领域闭环攻坚机制。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强化数字赋能整体提升。全面攻坚“一处二品”创建、清廉单元建设、市县垂管提质增效。激发全系统干部实干争先的激情活力,以环保人的新作风,推动生态环境事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