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29XC/2021-00192

  • 文件名称: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工作总结

  • 发布机构:

    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2021-04-06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工作总结

    日期:2021-04-02 09:13:00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2020年,我局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同时聚焦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建设美丽金华,坚持恪尽职守、克难攻坚,推动我市生态环保工作取得了关键性新进展、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履职尽责创先争优,美丽金华金名片进一步擦亮

    (一)环境质量在较高水平上持续改善。2020年,全市43个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类,成为全省水质达标率最高地区之一10个出市境断面,9个达到类水质,真正实现一江清水送下游;8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类水质达标率100%,其中4个达到类水质。金华市区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92.1%,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两项指标均为历年最好;全市6项主要空气质量指标连续2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二)美丽金华影响力不断扩大。成功举办2020中国青年生物多样性夏令营暨第五届联合国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开创五个第一次即我市第一次举办如此高规格的环保活动、第一次使用联合国品牌命名论坛、第一次在一线城市以外举办、第一次得到正式授权使用COP15大会Logo、第一次设置主分会场,联合国环境署、人民网、新华网、浙江日报等数十家媒体关注报道,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领跑全省,金华、东阳、武义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成数量全省最多,新增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个。完成生物多样性阶段性调查,发现大皿黄精、磐安樱等新种,发现天台鹅尔枥、永瓣藤、高姥山瑞香等浙江新纪录物种,发现鬣羚、黑麂、噪鹃等珍稀濒危物种。持续加大环境宣教力度,首次联合公检法召开纪念·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在同济大学举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研讨班,组织开展5.22生物多样性日等系列宣传活动,拍摄首部生态环保公益微电影《守护者》,获浙江省第二届平安浙江三微比赛优秀奖、清廉金华·映象2020”微视频创作大赛三等奖。

    (三)生态环保认可度、满意度持续提升。2020年,我市蝉联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市,我局荣获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集体、全国排污许可全覆盖工作突出集体、生态省建设集体三等功、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表彰集体等荣誉。环境执法大练兵、督察整改严防一刀切“12369”危废处置等做法成效,获袁家军、高兴夫、陈奕君等省领导5次批示肯定。全国首推生态环保工作述职机制,市四套班子听取各地各相关部门专题述职并点评,经验做法转发全省。2020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得86.15分,连续9年提升,创历史新高。“五水共治”公众幸福感得91.72分,居全省第三。群众信访举报大幅减少,总量同比下降25.51%

    二、聚焦发力、重点突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进一步扩大

          (一)蓝天保卫行动稳步推进。完成《金华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立法相关工作,组织宣传解读、执法跟进等宣贯工作。制定蓝天保卫作战图,构建市、县、乡三级治气责任体系,推动乡镇空气质量达标率升至99.3%,东阳、义乌成功创建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加强废气治理,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388涉气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293家、重点行业VOCs治理减排项目206个、重点工业炉窑治理21淘汰国三以下营运柴油货车1830辆,非道路移动机械上牌6471常态化开展走航+巡测+督查,经验全省推广。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项目清单,全市3012家工业源、1050个扬尘源和22类移动源纳入应急管控。强化秸秆禁焚,建成智能监控平台42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

    (二)碧水提升行动持续深化。金华全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入围美丽浙江生态环境治理十佳优秀案例,义乌入选全省水生态环境示范试点,浦阳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东阳横店电镀园区入选全省首批零直排标杆园区,地表水达标比例成为党政班子高质量发展考评优势指标全年完成10个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13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集中废水处理设施专项整治、209家重点行业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整治、60个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2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划定56千吨万人及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提标达标任务。

    (三)净土清废行动全面展开。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642个地块信息采集、155家重点企业地块采样检测。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源解析试点,完成35处农用地土壤超标点位对账销号。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9个县(市、区)和金华开发区均出台创建方案完成市危废填埋场等3个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建设,新增处置能力32.5万吨/全省率先完成危废存量清零1.7万吨,全市159家重点危废企业和大宗固废产生企业实现视频联网推动城乡垃圾分类和市区第二垃圾焚烧厂建成运营,实现生活垃圾负增长”“零填埋,我市垃圾治理专题片在全省无废城市建设视频会上播放,全省固体废物管理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三、深化改革、完善机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进一步加快

    (一)深化生态文明改革试点。稳妥推进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落地,浙江省金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挂牌成立。完成下属事业单位改革,金华市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中心、金华市生态环境应急与监控中心挂牌成立。全省率先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协作机制,办结赔偿案例8个。义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34个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30义乌植物园成为重要窗口靓丽风景;浦阳江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分和生态修复试点有序推进。

    (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拓宽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全市23个省级园区1983个项目享受改革红利,平均为企业减少环评报告编制时间30余天、缩短审批时间7天,降低编制费用20%。推进环评领跑者改革,全市环评报告书审批平均时长49天,同比缩短31.6%。完善环评中介机构规范化管理机制目前登记在册111家,服务对象满意度达98%以上。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定期到365服务窗口体验最多跑一次改革,常态化进行监督指导。

    (三)强化环境治理要素保障。印发实施三线一单管控方案,注重编制成果运用。全省率先完成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发证1402家,登记管理43774全省率先建立放射源大数据监管体系,全市310枚放射源全部实现在线监控。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项指标排放量均完成上一年度总量减排任务,其中3项位居全省前3。保障政府储备排污权供应,大幅提升排污权竞价频次,中标概率从17%提高到70%全力做好稳投资工作,统筹做好项目对接、督导检查,实现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19.183亿元,争取中央、省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2.79亿元。

    、优化服务、创新手段,协同推进保护和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坚持寓服务于监管。实施生态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成立深化三服务工作专班,出台十项保障机制、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十项措施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通过驻点服务、结对联企、专家下沉、咨询上线、座谈会商、审批提速、干部代跑、排污许可、要素保障、诊疗监管等 10 方面内容无事不扰,有事速决为企业和基层提供最有力、最及时、最温暖的服务,全年全系统走访服务企业2546家次、基层单位189家次,解决问题856持续开展企业环保咨询日活动,举办76期,接待企业723家次,解决问题548出台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四条措施,为柴油货车主直接减负564万元,环检效率提升30%以上。局班子成员选定100家重点企业、3集中破难攻坚项目,常态化开展调研服务解难题,目前已实现走访服务全覆盖,攻坚项目全突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共赴企业、基层服务43次,接访走访困难群众5次。

    (二)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对全市9个定点医疗机构、10座污水处理厂、16个地表水断面、15个饮用水源地进行应急监测,出具疫情监测数据2000余个,发布应急监测信息111份。严格管控疫期医废处置,指导定点医院对产生的医废全部规范收集转运、焚烧处置。加强指导帮扶,累计出动1248人次,指导服务2803家企业、299家医疗机构做好疫情防控,帮助协调解决防疫物资45批次。组织党员干部参加社区、高铁站、高速出口等交通卡点防疫值守48次,出动492人次,常态化做好局系统内部疫情防控工作。

           (三)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积极组织培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授课完成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做好碳减排相关工作,组织142重点企(事)业单位编制碳排放报告,加大科研合作力度,研究碳达峰计划,推进武义县、义乌中欧智造园区、婺城区南苑社区等省级低碳示范试点,武义、磐安开展近零碳排放试点创建。深化绿色创建,新认定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学校20所、省级绿色家庭8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