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29XC/2017-05275

  • 文件名称:

    金华市环境保护局2016年工作总结 和2017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2017-03-08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环境保护局2016年工作总结 和2017年工作思路

    日期:2017-03-08 09:31:28 来源:市环境保护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今年以来,全市环保系统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环保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目标,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路子,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扎实推进环境整治、治污减排、执法监管、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环境质量实现突破性改善。2016年,全市11个国家考核断面、16个省控断面、10个市界出境断面、20个县市交接断面、8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实现了5个100%达标,其中国考、省控、市界出境、县市交接断面达标率分别较2013年提高45.5%,50%,10%,40%,42个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41个达到Ⅲ类以上,占比97.6%,比2013年提高47.6个百分点,水质改善幅度为历年之最。市区PM2.5浓度为46μg/m3,比2013年下降34.3%,提前超额完成浙江省政府下达16.9%的任务;AQI优良率为80.6%,比2013年提高23.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保持保持全省前列。

        2.治污减排绩效得到有效提升。据省考核,上一年度我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项指标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5.39%、3.93%、3.17%、11.63%,分别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的270%、151%、317%和387%;十二五期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项指标排放量累计下降18.19%、15.43%、19.41%和26.32%,分别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49%、111%、148%和163%。

         3.环境执法监管进一步加强。2016年,全市已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574起,罚款7089.3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7.5%,21.2%,其中,查处重大案件109起,移送公安175起,采取按日计罚5起、查封扣押240起、限产停产18起、刑事拘留59人,行政拘留86人,多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前列,执法力度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4.环保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由于治水成效突出,今年4月,国家环保部在我市成功举办全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金华治水十法”获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批示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三年可游泳”的承诺得到兑现,各县(市、区)有近万人参与了“畅游母亲河、见证水之美”游泳活动,社会各界纷纷点赞。积极服务百姓民生,2016年,市环保局获得8890便民服务平台最佳服务单位荣誉。根据省生态办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公众对我市生态环保工作满意度得分达到76.99分,同比再度提高10.7%,在全省排名再度提升一位。
     这一段替换掉。不是全年的数据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强势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治污水“深化、细化、巩固、提升”十大工程,开展“清三河”巩固提升、排污口集中整治、城镇黑臭水体专项治理、农村“双治”扩面提升、养殖业污染深度治理等行动。一是大力实施劣类水体削减工程。制定实施11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方案,开展25条入江口水质劣Ⅴ类的支流专项治理,目前25条支流水质均已取得阶段性改善;开展535个乡镇交接断面整治,Ⅲ类断面从60%上升到93%,劣V类断面从10%下降为不到1%。二是攻坚推进排污口整治。三年累计推动完成2200多个排污口截污治理,减少直排入江污水30余万吨/天。把66个水量最大、污染最严重的排污口作为市控重点挂牌整治,现已完成整治55个。三是牵头开展六小服务行业规范整治。按照“水纳管,气净化,垃圾分类要到位,依法经营证照全”的要求,对全市城镇“六小”服务业经营单位开展集中整治,现已完成整治42327家,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户1899家,拆除违章经营户858家。四是扎实推进治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10座,一级A提标改造4座,实施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金华标准”4座,新建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582.71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日。五是有序推进清污(淤)泥工作。组织开展“千河万塘”大清污(淤)行动,编制清淤工作技术规范流程,开展指导培训,强化淤泥规范处置、综合利用,探索堆填肥田、分类处置等资源化利用途径,促进科学清淤,全市累计清淤1900万立方米。

        2.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制定实施《金华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14-2017年)》和《金华市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扎实推进控煤减煤、降尘抑尘、治污减排、控车治堵、农村废气、大气执法、生态屏障、G20管控等8大专项行动43项重点工作,开展治气“每微必争”百日攻坚行动。一是严格控制燃煤污染。全面开展县以上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稳步推进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和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全市共淘汰燃煤锅炉2665台,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的115.87%,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二是加大扬尘污染治理。严控施工扬尘,严格落实建筑工地“7个100%”要求;严控道路扬尘,增加洒水作业频次,全面推行密闭、洁净、高效的生活垃圾收运方式,建筑垃圾运输车100%安装卫星定位系统,严查抛洒滴漏行为;开展水泥行业企业整治,按照“6个100%”要求,对全市18家水泥企业及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三是推进重点行业工业废气治理。完成浙能兰溪电厂3台大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八达热电厂3台燃煤机组;开展涂装、包装印刷等12个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累计完成重点治理项目100个,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的131%;完成284家加油站、57辆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完成水泥、锅炉行业清洁排放改造项目26个,再生铜、铝、铅、锌工业企业废气提标改造项目28个,无机化工企业废气提标改造项目6个。四是加强机动车污染监管。全市共淘汰黄标车、老旧车22528辆,完成省下任务的103%,进度居全省第三。开展环保、公安联合“遥感+执法”路检,累计检查机动车46000多辆,查获尾气超标车632辆,做法得到环保部肯定。

        3.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一是加强工作统筹。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实施《金华市危险废物处置监管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制订实施《有害垃圾收运及处置实施方案》,筹划编制《金华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污染场地排查,全面推进危险废物处置监管工作。二是加强信息化全过程监管。推进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二期项目(视频数据存储购买服务)完成招投标,开展全市12家危险废物经营企业、10家危险废物重点产生企业全过程监管试点工作,安装视频监控,建设标准出入口,对危废运输车辆安装GPS监控系统。开展危险废物“存量清零”行动,危废总库存减少到1.2万吨。三是积极推进处置设施建设。做好危险废物填埋场建设前期工作,推进浙江红狮水泥、莱逸园二期、义乌和永康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和综合利用项目等项目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有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综合利用、处置企业8家,处置能力39.26万吨。

        4.全面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一是推进执法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环保监管体系,确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网格主体共5347个,将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纳入环境质量考核。全面推行“三三制”随机抽查制度,实现执法人员、检查企业、检查时间三随机,日常污染源监察、监督性监测监察、减排监察三结合,纪检、媒体、公众三方监督。二是加大环境违法打击力度。构建从高从严环境监管体系,努力打造环境监管执法最严地区,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持续不断开展各类联合执法行动。先后开展“春雷斩污”、“夏霆斩污”、“百日执法大检查”、环境执法大练兵、新大气法专项执法、畜禽养殖行业环保整治、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护水”作战等系列执法行动10余次。三是扎实推进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紧抓未批先建、未验先投两个重点,继续开展违法违规项目清理扫尾工作。全市共清理未批先建违法违规项目3045个,清理未验先投违法违规项目9055个,完成率均达到100%。四是不断提高环境信访投诉处置水平。完成环境举报热线整合工作,制定《市环保局8890等环境信访件办理工作细则》,不断提升信访办理水平,获得8890便民服务平台最佳服务单位荣誉。完善“四个第一时间”处置机制,推行领导领办、“有奖举报”、“约访联查”、部门联查、“五书一谈”等工作机制,努力实现信访办理有速度、处置有力度、服务有温度、保障有强度。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信访投诉9196件次,同比下降24.0%,信访处理较好以上比例达98%,群众满意率99%。五是切实保障环境安全。全面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整治情况排查,排查整改环境安全隐患889个。加强突发环境时间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参与保障G20峰会省、市、县三级电子推演、钱塘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市政府甬金高速联合应急演练,完成海河环境、永和化工两个省级环境应急救援队验收审核,构建全市由点到面的全区域环境应急救援网,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

        5.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全面开展美丽金华建设工作。协调组建市委市政府美丽金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实施“811”美丽金华建设行动方案,市委市政府与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签订金华建设工作责任书,积极协调推进各项具体工作。二是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全面部署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分解落实创建任务,力争在2020年前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新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2个、市级生态村777个,培育安地镇作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深入推进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制定《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考核水质检测方案》,新开展连片整治建设303个村。三是积极开展生态环保宣传。精心筹划组织“六·五”世界环境日和第六个“浙江生态日”系列宣传活动,成功举办金华市“最美环保人”评选、生态环保巡回公益演出、环保“六进”宣传服务、环保摄影大赛、“步行健身绿色出行”、荧光夜跑等10大类主题活动,发动近20万人次参与。建立集体学法制度,开展以新大气法、媒体应对等为重点,面向系统干部职工、重点骨干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各类法制培训30余期,共计5000余人参加。依托“一栏、二台、三网、四纸、五媒、六报”等各类媒体,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展现美丽金华建设成果,全年刊登和播出采访报道1000多篇次,发放生态环保宣传资料3万多份。

        6.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四个全面”改革试点,积极在环境整治、权限下放、生态补偿、总量保障、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浦江最大的支持;推进排污许可证“一证式”改革试点建设,简化环保审批手续,整合排污许可、三同时监管、总量控制等环境管理制度;开展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规划环评,7个园区均已开展或完成编制工作;探索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完成送审稿;试点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完成初步方案。二是推进环保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环保审批“四批一联”工作机制,对9大行业97类项目实行豁免审批,对所有环评登记表项目和负面清单外的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改项目实施承诺备案制,对不需要市级统筹的建设项目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在浦江试点开展“规划环评+环境标准”改革试点建设,对建设项目实施“5+X”预审联评,同时配套实施“一次性告知”清单、“马上就办”制度、限期办理承诺等服务措施,不断提升审批效能。三是强化环境管理制度创新。牵头起草《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草案)》,现已通过省人大审核,市人大将于明年3月1日颁布实施;探索实施水质考核奖惩补偿机制,推进上下游协同治理,截至目前已累计对7个地区奖补4871.6万元,对2个地区处罚351.6万元,有力地调动了地方治水积极性;试点推行阶梯型、渐进型、严于国标、接近地表水Ⅳ类的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金华标准”,试点污水处理厂尾水氨氮、总磷浓度分别比前三年均值下降67%和86%。

        7.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定期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制定下发《2016年全市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对全年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与环保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二是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践行‘两山’走前列、服务‘两美’当先锋”为总载体,制定学习教育方案和计划,排定21项具体措施。不断拓展教育形式,坚持“周一夜学”制度,先后开展金华市“最美环保人”评选、“学党章,抄党章,宣党章”、“守纪律、讲规矩”专题大讨论、“树家风,严规矩,促勤廉”廉政基地现场学习等学习教育活动。三是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印发《金华市环境保护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意见》,强调十个方面的工作要求;梳理编制《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理清局党组及每名班子成员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具体责任;制定实施《党风廉政建设“四书五谈”制度》,作为党员干部廉政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规定;四是严格规范日常工作,梳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汇编,从严落实重大事项报告、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等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四是从严防控廉政风险。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制度规范运行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对违法有关规定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结合查“短板”工作和各地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分析,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开展廉政风险点梳理排查,编制防控手册,不断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三、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是紧紧围绕推进“全面小康、浙中崛起”目标和“走在前列、共建金华”要求,全力推进“两美”金华建设的关键之年;是不断巩固环境治理阶段性成效,进一步深化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战役的攻坚之年;是启动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推动环保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变革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思想,突出“提质量、补短板、抓改革、严监管、强服务、惠民生”工作基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改革环保体制机制为契机,以完善环境治理体系为重点,以实施最严环境监管为抓手,以深化环保能力建设为依托,找准坐标、谋划大招、扛起使命、勇立潮头,不断开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境界,全面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各项事业赶超发展,努力为“全面小康、浙中崛起”“走在前列、共建金华”作出新的贡献。重点是打造“四区一廊道、铁军环保兵”。

        1.咬定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政治任务,打好治、管、护组合拳深入实施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战役,着力打造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一是做好深化、细化、巩固、提升四篇文章,打好污水歼灭战。围绕“后治水”时期“干流水质全达标,全域剿灭劣Ⅴ类,一江清水送下游”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全力推进“四化五转十大工程”。“四化”即推进生态化治水、全域化美水、产业化兴水、长效化护水;“五转”即实现从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从投钱治水向生钱治水转变,从集中治水向长效治水转变,从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从“动脉治水”向“毛细血管”治水转变;“十大工程”即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工程、支流水质灭劣提升工程、排污口规范整治工程、河塘湖库清淤清污工程、工业企业整治提升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农村“双治”长效规范工程、生态配水与修复工程等新治水“十大工程”。二是坚持联防联控、协同治理、重点突破,打好治气攻坚战。目标是保持全省领先的改善幅度,提高空气质量在全省的排名。重点是开展控煤减煤、降尘抑尘、治污减排、控车治堵、废气治理、生态屏障建设等系列专项行动,狠抓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因子污染治理,全面推进VOCs治理、清洁排放改造、超低排放改造、燃煤小锅炉和老旧车淘汰等重点工作。三是强化系统筹划、防治结合、精准发力,打好治土新战役。目标是进一步健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体系,形成基本满足实际需求的危废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水平。重点做好重金属污染防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医疗废物和工业污泥处置等监管工作。

        2.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助力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一是统筹推进“811”美丽金华建设行动。建立健全美丽金华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服务、检查督办、考核激励、全民参与、宣传教育等机制,统筹推进绿色经济培育、节能减排、美丽乡村、生态屏障建设、生态文化培育、机制机制创新等11项专项行动。二是扎实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和自然生态保护。加强生态创建工作筹划,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载体,力争通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考核命名。切实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强化主体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查处生态破坏现象,巩固生态屏障。三是强化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构筑生态环保宣教大格局,完善载体、丰富形式、加强频次,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作用,积极拓展新领域、新阵地,深入开展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活动,普及环保法规政策和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公民生态文明素养,加强生态环保舆论引导,传播环保好声音,切实提高公众自觉参与生态环保工作的自觉性。

        3.推动“金华样板”“金华元素”“金华做法”的全面开花,强化创新驱动,努力让金华环保的体制机制更灵活、金华环保的发展优势更明显,着力打造“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样板区”。一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贯彻《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深化实施流域水质考核奖惩、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金华标准”等机制,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完善责任追究体系;深化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改革,健全环境资源有偿使用、资源要素市场化、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完善环境管理体系;继续开展“每处一品”创建,积极打造环保工作金华品牌,完善环保特色工作体系。二是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落实“四批一联”环保审批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规划环评+环境标准”改革试点建设,全面推行以守法承诺为主要内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备案管理,进一步扩大项目环评豁免名录范围,着力推动重点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全覆盖。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开展权力清单“瘦身”,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环保前期服务机制,全面提高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管理效能。三是稳妥推进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根据省统一部署,结合试点地区经验和我市实际,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强化综合协调,增强队伍力量,提高能力素质,加强工作保障,确保改革过程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

        4.保持“严格执法一刻也不放松”的高压态势,构建“从高从严”环境执法监管体系,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零容忍,着力打造“环境监管执法最严地区”。一是不断完善监管格局。健全环境监管网格体系,加快落实属地负责、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监管要求,完善信息互通、管理考核等工作机制;全面建立、落实污染源日常监管“双随机”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扎实开展环境监察和执法检查,督促落实环境保护责任。二是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加大执法力度,围绕治水、治气、治土等重点,持续深入开展各类专项联合执法行动,合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丰富执法手段,发挥移动执法平台、在线监测系统、机动车遥感检测、有奖举报等作用,探索无人机在环境执法、监管监测、应急处置中的运用。提升执法效能,严格落实“五书一谈”制度,加大典型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办和曝光力度,严格落实环境违法黑名单制度,切实强化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震慑和对环境问题整改指导。三是切实保障环境安全。进一步落实环境信访处置“四个第一时间”制度,加强环境信访处置和矛盾纠纷化解;加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从严防控环境安全事故;进一步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快推进环境应急专家库、应急物质库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应急救援力量部署。

        5.围绕“建设全省第四大都市区”的历史使命,积极参与“美丽城防”建设,不断深化“整治环境、靓化金华”行动,努力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助力建设浙中生态廊道。助力建设全长380多公里,东起磐安、西至兰溪,贯穿金华市全域的浙中生态廊道。一是巩固扩大“五水共治”优势,打造后治水时代“五水共治”新战场,统筹推进金华江流域全域治理,实现从集中治水向长效治水转变,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二是参与廊道沿线的环境整治和治乱美化,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自然景观美化的有机结合,实现从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全面提升生态廊道沿线生态环境。三是加快推进治水成果转化,撬动全域美丽产业发展,实现从投钱治水向生钱治水转变,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6.着眼“绝对忠诚、勇立潮头、能打硬仗、会打胜仗”的时代要求,保持扛起使命的状态,树立鼓励干事的导向,发扬克难攻坚的作风,落实严管干部的要求,着力打造金华铁军环保兵。一是强化作风建设。大力推进“环保十员”建设,弘扬“环保为民、守土有责”的局风,培育环保系统的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四种意识”,打造守纪律、敢担当、有作为的环保队伍。二是强化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健全污染源感知系统,提高环境监测和信息化水平,加强环境数据分析和共享,努力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控,环境数据的深度利用,污染治理的智能服务,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强化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单位氛围,加强人文关怀,密切关注干部职工心理健康和思想动态,引导和协调解决矛盾问题,缓解环保干部奉献工作的后顾之忧。四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监督执纪,深化廉政教育,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扎紧制度篱笆,梳理和防范重点环节党风廉政建设风险,确保环保队伍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