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29XC/2015-05126

  • 文件名称:

    金华市环境保护局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2015-04-30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环境保护局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思路

    日期:2015-04-30 14:23:15 来源:市环境保护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一、2014年工作情况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市环保系统咬定目标,克难攻坚,开拓创新,生态环保工作硕果累累。

        1.牵头抓总推进环境整治力度空前,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治水方面,“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积极发挥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制订了治污水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灭黑臭”攻坚行动方案、“河长制”工作方案,梳理治污水重点建设项目,列出了计划表、时间表、责任表。全市累计整治“黑臭河”749公里,封堵排污口2576个,黑臭河整治完成率、验收率均达到100%,完成“黑臭河”整治任务,总体进度一直处于全省前列。治气方面,制订了《金华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4-2017年)》和《金华市大气污染防治2014年实施计划》,全力推进抑尘、管车、控煤、禁烟等十个专项整治行动。采取强制注销、区域限行、监控执法、淘汰补助、排气检测等多项措施,加快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全市共淘汰60017辆,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39.57%、自我加压任务的125.04%。在受1月份外来输入影响PM2.5单月升高24.5%、26µg/cm3的极端困难下,谋划实施市区空气质量提升“百日攻坚”行动,采取加密洒水抑尘、人工造雾降尘、规范施工控尘等8项行动,全力督导推进。执法监管方面,出台了《从高从严执法监管十条措施》,连续开展“ 1-7号”铁腕系列执法行动,对违法行为“零容忍”、出重拳。共查处违法案件1367起,关停重污染高耗能、低小散企业(加工作坊)9055家,处罚金644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84.9%、24%;移交公安部门案件135起、行政拘留82人、刑事拘留151人,刑事拘留人数同比增长42%;法院受理环境违法案件68起、判刑116人,查处力度居于全省前三,成为全省环境监管最严城市之一。环境质量改善进度前所未有。水质方面,1至12月,根据自动监测数据,10个市界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达标率100%、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根据手动数据,除浦江上仙屋断面水质为IV类外,其余9个出境断面均达到III类标准,流域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20个县(市)交接断面中13个达到Ⅲ类水质、占比65%、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4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III类以上断面22个、占比52.4%、同比增加1个,5个V类断面转化为IV类,劣Ⅴ类断面2个、同比减少3个。全市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且均达到Ⅱ类水质。全市水质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7个县(市)和市区均为合格以上,兑现了“五水共治争上游,一江清水送下游”的庄严承诺。空气质量方面,在受一月份外来输入影响PM2.5单月升高24.5%、26µg/cm3的极端困难下,通过精准发力,百日攻坚,逐月追赶。百日攻坚行动期间,市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40.7%, PM2.5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1-12月,市区 PM2.5浓度64µg/cm3、同比下降8.6%,AQI指数优良率64.7%、同比提高7.6%,全省排名第9(超过杭州,与湖州并列),顺利实现年度目标。

        2.特色创建亮点纷呈效果明显。从年初开始开展“每处一品”创建,各地扎实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排污权交易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四项指标储备排污权竞拍出让交易机制;排污权交易活跃,12月单月完成共成交29笔,总成交金额171.8万元;全市共办理企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手续1678家、总金额10267.7万元,办理排污权抵押贷款登记企业43家、贷款金额13430万元。以总量控制为重要抓手,有序有力推进五项制度创新,实现五大转变(从“无偿使用”向“有偿稀缺”转变、从“行政审批”向“市场主导”转变、从“终身使用”向“优胜劣汰”转变、从“被动治污”向“主动减排”转变、从“项目优先”向“总量替代”转变),形成了比较规范、完善的义乌总量控制做法。执法监管推行“四书一谈”制度,全市共发放环保建议书(告知书)630份、限期改正通知书2128份、处罚决定(告知)书1078份、案件移送书303份,行政约谈102人。审批环节实行“三优三提”(优化工作机制,提升行政效能;优化中介环节,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工作形象),完成权力清单清理,保留权力事项116项,减少68项,减权比例达到37%。实施行政审批职能扁平化放权,建设项目实行“三审一评”,项目审批时限平均比法定时间缩短90%左右。今年以来,全市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1398个,否决不符合要求的项目35个。环境监测实施“三预一化”,做好环境质量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积极推进环境检测市场化。总量减排做到“三健全三促进”,出台了《进一步健全污染减排激励考核监管工作的机制》,着力破解当前污染减排中的指标进度完成率低、工程项目建设推进慢等难题。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成立了金华市环保联合会,组建了“二团一队一中心”4支队伍,探索建立了群众抽查执法、专家咨询服务、多元信访调解、举报重奖缉污等公众参与形式,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形成。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护水哨兵”、百镇千村“清洁河道·美丽家园”、“五水共治巾帼先行”和“五水共治”志愿者大行动等一系列全民参与“五水共治”大型主题行动,全市累计有200多万干部群众、环保志愿者参与治理垃圾河、灭黑臭河的行动。谋划推进“智慧环保”系统建设,初步建成了环境数据发布平台并投入试用,实现实时监测数据、历史监测数据查询和数据统计分析,自动绘制各断面水质沿程变化曲线和任一断面的水质变化曲线,为“五水共治”和“河长制”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氛围日益浓厚。加大宣传引导,依托 “一网(门户网站)、二台(电视台、电台)、三报(日报、晚报、环境报)、四媒(微博、微信、短信、卡片)”和“五水共治”、“气尘合治”行动专栏、专版等平台,通过每天金华电视台“五水共治”公益短片、金华市环保局官方微博、金华发布微信公众平台,每周金华电台《环保之窗》,每月《金华日报》“环保特刊”、移动公司宣传短信、环保知识宣传卡片等形式,报道宣传我市环保工作。全年共编发《金华日报》“环保特刊” 12期、宣传短信1.2万条、知识宣传卡片1.8万张,金华电台《环保之窗》播出38期,发放了宣传资料1万多份;在中环报、浙江日报、金华日报等各级主流传统媒体刊发报道900多篇。组织了十大民间最美环保人评选、媒体应对培训、新《环保法》等系列培训,举办了“五水共治”与美丽金华建设专题研讨班。根据省统计局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2014年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排名第6,较去年上升2个位次,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我市受访者对水环境的满意率增幅达到6.12%,位居全省第一。各县(市、区)考核排名也普遍有了较大的提升。浦江县排名提升20位,达到第18名(全省90名),全市9个县(市、区),6个得分位居全省平均线以上(磐安第3、婺城第39、金东第44、武义第47、东阳第48)。

        4. 逐步确立了务实有效的局风作风。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周一夜学56次,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等先辈的为民情怀和优良作风,普遍召开了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梳理出局领导班子“四风”问题22个,其中已整改20个,其余已研究长效机制常态化抓好落实。制定出台重申作风建设十条规定、财务管理制度、机关规范化运作工作制度、巡查督导工作制度等4项制度。市局出台《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通知》、《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重点考核办法》、《2014年反腐倡廉建设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等文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明确了“环保为民、守土有责、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科学严谨、务实创新、团结协作、众志成城”32字局风,对环境问题,形成了“发现一个解决一个,解决一个就少一个,发现多少解决多少”的工作作风。建立“每周一查” 制度,积极参加治水办最小单元作战,开展“三见三查”行动,即见举报即查、见污染即查、见问题即查,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逐个逐步解决发现的环境问题。截至11月底,共开展督查53次,查出问题140余个,发出督办单54件。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关心关爱,建立干部职工困难帮扶、患病探望、党员政治生日、奉献环保荣誉证书等制度。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开展 “狮子型”、“老黄牛型”干部的评选活动,组织环境监测能手、执法标兵的评比,提拔重用了19名工作表现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干部,全局上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日益浓郁。

        此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法制宣教、固废管理、辐射监管、环境应急、机关党建等工作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2015年生态环保工作重点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是治水、治气的关键一年,是新《环保法》全面实施之年,也是“十三五”承前启后之年。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部署,准确把握新常态,牢牢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机遇,深入贯彻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维护权益基本方针,围绕改善环保体制机制,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确保圆满完成“十二五”环境保护各项目标任务,不断夯实“两美金华”建设的生态环境基础。

        重点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1. 持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整治。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时间化、时间责任化”,深入推进“全面提水质”十大工程,今年全市拟投入“治污水”资金67.6亿元。一是深入实施干流断面“灭劣V类”工程。按照“一个断面、一名领导、一个小组、一套方案、一整到底”的要求,全面排摸污染成因,落实治污项目,制订整治方案,全力攻坚,年底前确保消灭义乌塔下洲、永康塔海两个劣Ⅴ类断面。对现有东阳义东桥、义乌候芹渡、永康世雅、章店4个Ⅴ类断面区域进行深化整治,坚决防止水质回潮到劣Ⅴ类。对现有Ⅳ类断面进行提升,力争达到Ⅲ类水质,确保完成全市增加3个省控Ⅲ类断面目标。二是深入推进河流沿岸排污口整治工程。对全市7大流域重新开展集中详查,摸清底数,并按属地原则逐一交办,全程跟踪督办落实。对70个市控重点排污口实施挂牌销号整治,探索“哨长制”,建立“一口一策双哨”,即每个排污口配置1名“两代表一委员”、1名治水干部,对标作战,逐个消灭。三是深入推进“清三河”提升整治工程。按照“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明确的项目表、责任表、时间表,完成深化提升整治“黑臭河”629.7公里。按照“市场化、社会化、制度化”的思路和要求,加快全面建立河道长效保洁机制,完成河道综合整治447公里。四是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工程。年内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5座、开工建设9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1万吨/日,开工建设秋滨污水处理厂三期。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16座,开工4座,同时对重点区域的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建设人工湿地,提高出水水质。五是深入推进城镇截污纳管扩面提速工程。扩大污水管网排查范围,重点对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中村以及乡镇集镇和工业功能区等区块进行管网排查,切实加大新建管网配套、老旧改造和破损修复的力度,形成污水结网,打通“最后一公里”。年内新增城镇污水管网460公里以上,全市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达87%以上。六是深入推进农村“双治”扩面提升工程。到2015年底,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制村1491个,确保新增受益农户21.89万户。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质量管控,推广第三方专业化运维模式。全面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试点经验,到2015年底行政村覆盖率达50%以上,市区达80%以上。七是深入推进产业倒逼转型升级工程。抓好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收尾工作,全面完成5家化工企业搬迁入园,东阳六石、横店、义乌电镀园区建成投运,金东、永康电镀园区完成建设任务,今年无法完成整治的依法关闭。实施小作坊清洁生产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开展低端块状行业“低小散”企业整治提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从源头解决一批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八是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控制工程。严格执行禁限养区制度,限养区内保留养殖场排泄物完成100%治理,宜养区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排泄物完成100%治理。加快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全市水库洁水渔业面积达到13.45万亩。全面开展温室甲鱼养殖专项治理,对废水无法达标排放的温室甲鱼养殖场进行整治或拆除。九是深入推进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程。全面完成合格规范饮用水源创建,大力开展饮用水源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完成一级保护区物理隔离工程,逐步开通短信提示功能。十是深入推进城市服务业综合整治工程。开展城区宾馆酒店、美容美发、洗浴、洗车、洗衣、餐饮等六小服务行业污染整治,严格执行排水许可制度,全面实施排水许可证。

        2. 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实施《金华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14-2017年)》,针对我市大气污染夏季以臭氧及其前体物为主、秋季以扬尘为主、冬季以雾霾为主的特点,重点打好“三大战役”。一是以治理臭氧及前体物污染为主的夏季战役。重点开展“禁燃区”建设、黄标车淘汰攻坚、新能源汽车更新改造、燃油质量提升行动以及氮氧化物和挥发有机物治理行动,力争臭氧(O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等污染物浓度均值同比大幅下降。二是以控制扬尘污染为主的秋季战役。深入开展工地扬尘、道路扬尘、绿化带积尘、未硬化道路扬尘、城市道路开挖未覆土扬尘、渣土运输车扬尘、道路护栏扬尘、矿山扬尘、采砂场扬尘、重点区块扬尘等“十类扬尘”精细化除尘治理,重点推进市区道路洒水保洁精细化、工地“七个100%”治理全覆盖、联合执法全天候行动。三是以削弱外来输入性雾霾影响为主的冬季战役。重点开展烟花禁燃、秸秆禁烧、垃圾禁焚、扩绿限行等行动,强化重雾霾天气预测预警、研判分析,适时启动应急相应措施。

        3. 大力加强污染减排工作。一是扎实推进减排重点项目。抓好国家责任书项目和省市减排计划项目,确保完成伊康奶牛场国家减排责任书项目,推进重点污水处理厂扩建和管网建设,推进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完成7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工程,完成2台燃煤火电机组清洁排放建设与改造工程,清洁煤电机组比例达到50%。二是落实污染减排激励考核监管各项措施。建立污水处理费的拨付与减排考核和达标排放情况相挂钩的制度。加强电力行业绿色调度和环保电价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机组严格扣减电价补贴。加快推进车用油品升级。做好热电脱硫电价政策落实、探索县(市、区)之间的排污权交易和减排任务指标的调剂,突出抓好“红黄两级”预警管理。三是稳步推进总量管理五项制度建设。总结推广义乌总量管理五项制度创新经验。建立监督性监测工作正常开展的运行机制,发挥监督性监测结果应用。加强对刷卡排污企业的总量管理,全面推进刷卡排污系统建设,出台刷卡排污运行管理办法。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促进企业间二级市场交易。探索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模式,将环评审批验收、排污收费、总量控制、排污交易、标准执行等环境管理要求体现到排污许可证管理中。分县(市、区)建立排污权指标基本账户,以减量定增量,管理好收入支出账户。

        4. 强力推进环境监管执法。根据新《环保法》的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要求,完善落实严管重罚、铁规铁腕治污的制度措施。一是深化环境监察“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认真执行《关于全面履行环境监管职责有效防范环境风险的实施意见》,对环境执法监管的责任点、敏感点和风险点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全面建成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有序推进“智慧环保”系统建设、推进环境监察移动执法平台建设。全面推进规划环评工作,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和舆情应对机制,实行重污染行业建设项目“三审一评”环保准入机制,全面推行环保监管“四书一谈”制度。二是从高从严加强执法监管。落实好“新环保法”和《金华市环境执法监管从高从严“十条”措施》,深化构建环保、公安、检察院等联动执法机制,组织实施好 “环保风暴”系列联合执法行动,集中力量查处、判决一批环境违法犯罪案件,曝光一批涉及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行政拘留等的典型案件。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开展违法违规项目清理整改,按照“抓紧验收一批、限期整改一批、停产整治一批、彻底关停一批”的原则做好分类处理,全面完成清理整改任务。三是加强环境预测、预警。县(市、区)地表水交接断面考核全面应用自动监测数据。加强企业环境自行监测,确保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达到80%以上。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环境执法联动,实现监督性监测超标查处率100%。开展PM2.5源解析项目研究。主动做好环境质量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四是做好环境风险防控。加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处置,加大第一时间的应对和化解力度。加强重大信访案件的调处,整合各方力量解决重大环境信访问题。加强电离、电磁辐射环境监管,推进放射源长效管理,确保辐射建设项目依法环评率、“三同时”执行率、辐射安全许可证申领(换)执行率均达100%,完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开展辐射事故应急演习。

        5. 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深入推进“四边三化”行动,切实提高国家、省级生态县(市、区)创建比例。今年,东阳市要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义乌市、武义县、磐安县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创建,力争创建婺城区、金东区、东阳市、浦江县四个省级生态县(市、区)。同时,要努力创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生态示范单位。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加快乡镇(街道)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着力建设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示范作用的生态乡镇。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成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形成完善的市县环境功能区划体系,落实分区管理、分级管控措施。建立上下游之间的双向补偿机制,按出境水质变化情况,建立全市水环境质量考核奖惩补偿制度。推进环评服务体系和环境检测市场化改革,实施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环评业务脱钩改制工作,深化环境检测市场化。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

        6. 着力构建环保共建共享体系。一是深入构建立体式宣传体系。把环境宣教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宣传的重要内容,放到突出位置。依托“一网(门户网站)、二台(电视台、电台)、三报(日报、晚报、环境报)、四媒(微博、微信、短信、卡片)”,在办好专版、专刊、专栏的基础上,创新形式、方法、手段,进一步贴近群众生活,做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电台有声,网络有言。分门别类开展针对领导干部、环保专业工作者以及企业和公众的环保专业培训。与教育部门合作,把环境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学校教育。强化新环保法宣传释义,增强社会公众和企业环境法治意识。二是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依法公开环境质量、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境监管执法、污染减排、突发环境事件、环境信访、核与辐射和重点企业环境自行监测等各方面信息,切实保障公众知情权。三是建立完善公众参与的机制和形式。深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共建共享美丽金华行动,积极发挥环保联合会作用,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资源,共同参与环保事业。丰富参与机制和形式,开展公众参与“环保六进”宣传、公众参与“群众点单”执法、公众参与“多元化解”信访、公众参与 “圆桌座谈” 环评、公众参与“专家联动”服务、公众参与曝光等六大活动,让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决策、执法、监管、宣教、调解等各个环节,不断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加强对公众参与活动的规范、引导和支持,有序推进公众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