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29XC/2014-00603

  • 文件名称:

    市环保局2013年工作总结

  • 发布机构: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2014-03-25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市环保局2013年工作总结

    日期:2014-03-25 15:33:54 来源:市环境保护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实施浙中城市群战略、开展金义大都市区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环保工作最受关心、最受重视、得到最多支持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工作目标,负重拼搏,克难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工作成效

    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地表水水质明显提升,全市流域考核结果为优秀,首次实现市县两级流域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全市37个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中,符合及优于Ⅲ类水断面16个、同比增加5.4%,劣于V类水断面5个、同比减少5.4%。。市本级平均城市环境空气优良率为84.9%,各县(市)空气质量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全市区域噪声低于55分贝,是全省低噪声区。

    二、主要工作情况

    1.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实施。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金华市“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面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通过市长与各县(市、区)长签订“河长责任书”的形式,明确河长职责。开展“创建最美河流、整治最差河流”活动,由各县(市、区)书记负责整治1条最差河流,县(市、区)长负责创建1条最美河流,明确目标、时限、标准,组织全市最美最差河流评比,树立水环境治理的样板工程。

    2.污染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制定2013年减排工作计划,确定涉水项目37个,涉气项目53个,农业减排项目53个,现已全部完成。定期对县(市、区)重点行业脱硫脱硝、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改造等减排重点工程实施推进情况进行督查指导,采用预警通报、诫勉约谈等措施推进减排项目的实施。金华市区全面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全年累计共办理150家企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手续,总金额1428.26万余元,新增排污权指标的建设项目排污权交易率达100%。积极推进刷卡排污。今年上半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指标分别削减0.85%、0.67%、4.40%、5.09%,上报COD减排量9246.61吨、NH3-N减排量1148.04吨、SO2减排量3420.58吨和NOX减排量6352.39吨,根据上报减排量,能够完成年度减排目标。同时,固废和辐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3.重点行业整治强势推进。彻底关停淘汰企业。全市电镀企业137家,已关停29家、验收61家,停产47家;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东阳市、义乌市、浦江县电镀行业和兰溪制革行业整治已完成验收;拟建电镀园区7个,均已开工建设。印染、造纸、化工行业各地均制定了整治方案,涉及企业共354家(化工103家、印染224家、造纸25家、制革2家),56家列入淘汰的企业现已完成关停淘汰,制革行业已完成整治验收。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制定了《2013年金华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铬净削减量完成年底污染物削减目标。

    4.环境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全面落实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全年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1583个,其中市本级共审批建设项目198个,否决了选址不符合要求、污染严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两高一资”等建设项目44个,“三同时”验收合格率达100%。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各类执法行动1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67668人次,检查企业26279家次,行政处罚企业977家,罚没款总额5193.028万元,取缔、关停企业5055家,行政拘留154人,刑事拘留106人。12月13日-20日,为有效遏制环境违法行为高发频发的势头,环保、公安、新闻媒体开展了联合执法“铁腕1号”行动,采取“不分昼夜、明查暗访、突击检查”的方式,对重点排污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共检查城镇污水处理厂、非法“五小”、五大重污染行业企业共190家,发现问题企业115家、停产整治22家、挂牌督办10家、行政约谈10家、媒体曝 光12家,采取法律措施8人、追逃2人。

    5.大气污染治理有序开展。制订了《金华市大气污染防治2013年实施计划》,有序推进“高污染燃料焚燃区”的建设,年度工业VOC治理项目已基本完成。制订了《金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全市已建成8个能见度自动监测站,开展了灰霾天气监测和分析工作。机动车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制订出台了《金华市机动车污染防治实施意见》、《黄标车淘汰补助政策方案》,全面实施机动车准入登记实施国Ⅳ标准。开展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预计年底环保标志核发率能达80%以上。市区实施区域限行,出台机动车冒黑烟举报办法,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工作,脱硫脱硝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推行绿色出行。金华市区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1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3000余辆,公交分担率提高到15%。

    2.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深入。深入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整治建设310个村,建设美丽乡村风景线15条,开展美丽乡村各类项目建设村共1525个,实施污水处理行政村覆盖率85%,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99%。深入推进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示范,全面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如期完成磐安县、浦江县、东阳市、义乌市、金东区等5个县(市、区)共计426个村的连片整治任务,通过省级现场验收。共建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设施75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13套,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42821套,预计形成年COD减排量2209吨、氨氮308吨。

    4.“四边三化”和“双清”行动深入推进。建立“四边三化”、“双清”月报制度,积极做好督查推进。全市完成清水河道建设199公里,完成河边“三化”河道整治长度103.6公里;实施河道保洁260千米,全市清理各类河岸垃圾及河道漂浮物13588吨,清理河道内病死动物9227头,清除河障466处。完成森林通道建设637.1公里,绿化面积6030亩,完成通道沿线林相改造61915亩。完成废弃矿井治理项目92个,共建成绿色矿山14家。公路 “三化”完成率达到100%。

    5.生态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市本级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编制;义乌市、磐安县巩固国家级生态市(县)的创建成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试点;武义县对照新标准,积极实施国家级生态县的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绿色细胞”创建。积极探索运用绿色经济政策,着重抓好上市环保核查、企业环境保护信用管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等工作,积极利用绿色信贷信息共享平台推行绿色融资政策,开展绿色企业创建活动。今年以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个、省级绿色家庭20户,省级绿色饭店2家、绿色企业9家,申报省级绿色社区1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7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18个,累计创建省级生态旅游区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和生态村创建比例分别达95%和41%。

    6.生态文化宣教广泛开展。开办金华广播电台“环保之窗”栏目和《金华日报》“环保特刊”专版,在主流媒体刊登播出生态环保新闻报道和专题报道700多篇,编印出版《今日环境》金华市专刊,大力宣传我市生态建设、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成就、新举措、新动态。积极开展“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全市 “双十佳”评选、“生态金华”摄影比赛。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土地日”、“世界水日”等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性生态科普教育活动。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市管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各县(市、区)及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培训班中进行专题宣教。举办“环境新闻信息和媒体应对”培训,做好“两高”司法解释的宣传工作。

    三、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我市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三步走”目标的第一年,要实现“灭黑臭”的治水第一阶段任务。我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抢抓新机遇,干好“一三五”,履行环保职能,倒逼转型升级,全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为“美丽浙江”构筑浙中生态屏障。

    “一”就是突出一个重点,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

    一是坚持 “四位一体”开展综合治理。工业污染防治,要着重抓好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确保与全省同步完成整治任务,坚决不拖全省后腿。城镇生活污水治理,要全面掌握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置现状,着重开展截污纳管、强化污水处理厂建设监管,加快形成减排能力。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严格落实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分类管理机制,全面开展畜禽养殖行业整治,发展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对畜禽养殖实行萎缩性管理,同时开展洁水养殖,减轻水产养殖尾水、污泥对水体的污染。河道清理整治,要加大对流域养殖拆违力度,严格审批和控制河道挖沙、制砂行为,修复生态。深入开展“创建最美河流、整治最差河流”活动,组织全市最美最差河流评比,树立水环境治理的样板工程,通过示范创建的带动作用,加强地方党委政府对治水的重视程度,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治水带来的环境改善。

    二是大力实施治水工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要全面掌握雨污管网现状。对城市内河等重点流域雨污分流、截污纳管开展地毯式排查,绘制雨污管网图;全面整治商业经营场所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对重点区域和行业尽快采取截污纳管,通过城中村改造、旧小区改造、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来推进截污纳管和污水处理能力。要全面编制污水防治规划。明确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情况、地下管网分布情况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截污纳管工作打下基础,编制明确时间节点的污水防治推进规划,系统性解决雨污合流、雨污混接等问题。要推进治水工程项目建设。集中财力、人力、物力新上一批重点治水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清理整治、畜禽养殖整治、重污染行业提升、小流域整治等工程。要切实加大财政对治水工作的投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安排治水项目。

    三是重典狠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坚持环保倒逼转型。落实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管理,完善差异化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推行企业综合效益排序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对企业附加值、能耗、排污等3项指标进行综合排序,对工业企业建立A、B、C、D四类管理等级,执行差别化政策,建立产业政策、能源(电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分配挂钩的联动机制。尽快完成电镀行业整治扫尾。关停的要尽快关停到位;验收的加紧验收;一时无法整改到位的,落实整改意见、明确责任人员和整改时间。要将园区建设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尽快完成园区建设,切实落实停水、停电、拆除设备等强制措施,确保入园电镀企业原址永久性关停。按照时间节点全面推进四大行业整治。切实加强源头控制,严格执行“整治一家,验收一家”的原则,继续对企业保持严格的长效监管态势。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切实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三”就是完善三大机制,全面提升环境保护绩效。

    一是建立健全责任考核机制。深化生态市建设考核。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市建设考核办法、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严格落实“河长制”。制定“一河一策”,开展常规水质监测,建立月督查、季通报、年考核的制度。建立健全水质综合考评量化体系,强化交接断面水环境监控和评价工作。加快在线监测网络建设,力争2014年内实现县域之间交接河道水质监测的自动化、动态化。强化各级政府经济责任。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实行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与经济奖励处罚相挂钩,对各县(市、区)交接断面水质改善或下降的程度进行考核奖惩。资金从转移支付统筹资金中结算。

    二是严密完善执法监管机制。全面排摸环境保护责任点,严格落实监管职责。进一步把好环境准入关。严格执行重点行业浙江省产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进一步落实县(市、区)建设项目属地管理职责,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情况的专项执法检查,稳步提高“三同时”验收率、合格率。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推进环境监察移动执法平台建设和电子处罚平台的应用,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环境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进一步加强环保与检察院、法院、纪检、公安、工商等单位的联动执法,开展系列“铁腕治污”行动,实行“行政、民事、刑事”三责并追,从严从重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继续做好特殊敏感时期的信访维稳工作。建立完善环保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和环保突出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回应、稳妥处置公众诉求。要加强舆情研判,及时应对、理性回应网络媒体监督,不断提升媒体应对能力。不断加强机构装备能力建设。全面推进环境监察、监测监控、环境宣传、应急管理等标准化建设,推进重点乡镇环保机构的设立。

    三是积极培育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深入宣传环境污染治理的典型经验、主要成效,继续深化“市民问政”和“八婺问水”活动,加强对典型违法案件的曝光。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完善环保政务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环境质量信息,及时回应公众信息诉求。公布有奖举报电话,推进“有污必报,有报必查,有查必纠”的社会监督机制。积极培育环保志愿者队伍,市级成立环保志愿者总队,各地成立环保志愿者大队,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探索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积极探索“市民检查”、 “群众陪审”、“企业承诺”、“群众点单巡查”、“部门联动执法”、“污染举报重奖”等机制,让公众参与项目评估、执法、监管、宣教等各环节,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五”就是强化五大抓手,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有序推进“禁燃区”建设。全面完成金华市区一环以内燃煤锅炉的改造和淘汰工作,基本完成各县(市、区)主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一期工程。加快推进大气重污染企业“退二进三”,推进水泥、热电行业脱硝。加强机动车污染治理。狠抓环保标志核发,实现全年环保标志核发率80%以上,有序实施黄标车淘汰更新,全面实施“黄标车”区域限行。加快机动车排气检测机构建设,实施油气回收治理工程日常巡检和定期抽测。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建筑施工,遏制施工扬尘,2014年创建绿色工地20家以上。推进绿色公共交通。加快实施市区公交车油改气工程,2014年计划替代清洁能源车100辆以上,引进新能源公交车2辆。继续推进公共自行车网络建设,2014年计划投放公共自行车3000辆以上。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整治重点企业20家,深入开展城区餐饮、干洗等服务业有机废气治理。推进大气监测网络建设。全面发布县(市)PM2.5数据,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点布局,完成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超级站”建设,实施雾霾天气预警和发布。

    二是抓好污染减排工作。加强减排计划统筹。围绕“十二五”和年度减排目标,充分挖掘潜力,科学制定减排计划,加强考核指导,及时跟踪分析减排形势。狠抓重点减排项目实施。抓好国家责任书项目实施,加快电力水泥企业脱硫脱硝工程建设,强化农业和机动车污染减排。认真抓好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做好省控以上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新改建工作。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全面完成列入计划的市控企业刷卡排污总量自动控制系统建设。抓好重点污水处理厂扩建和管网建设。推进市本级秋滨二期、永康二期、武义二期等新一批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确保 2014年底前建成投运,形成有效减排能力。力争到2014年底,全市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累计完成比例占“十二五”计划总任务的80%以上的目标。同时,扎实做好土壤、固废、辐射污染防治工作。

    三是抓好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完善环评豁免审批制度,积极探索推进环评登记表备案制。推进环评机构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化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监测工作,推进污染设施和自动监控系统第三方运维。严格执行行政审批事项电子监察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围绕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做到早介入早服务、主动服务、跟踪服务,加强环评编制、环评报告技术评估等环节的协调衔接,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审批。

    四是抓好生态创建行动。扎实推进义乌、磐安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启动武义国家级生态县和婺城、金东、永康省级生态县(市)创建,完成东阳省级生态县(市)技术核查和现场验收。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金华市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推进绿色系列创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注重建设生态文化,着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四边三化”、“双清”行动。

    五是抓好环保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环保干部政治敏感性,培育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弘扬正气,以“正风、提能、增效”为载体,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执行力、战斗力、凝聚力和应变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环保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