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00259229XC/2009-00017
2008年度金华市环境状况公报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
2009-06-05
主动公开

朗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发布《2008年度金华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综 述
2008年,我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两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实现双下降,2008年经初步核查,我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7491吨,比2007年削减3.01%, “十一五”前三年COD排放量累计共削减9.07%,完成了“十一五”减排任务的60.1%。2008年我市二氧化硫排放量32189吨,比2007年削减了6.07%,累计共削减12.48%,完成了“十一五”减排任务的83.20%;深入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全面开展生态市创建,积极开展环境宣传,切实加强环境监管,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全市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局部地区和部分江段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但目前我市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农业农村面源整治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形势仍不容乐观。
二、水环境
2008年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与2007年相比有所好转。全市共设37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II类III类水断面数为12个,占断面总数32.4%,与2007年相比断面数增加了1个;IV类水断面11个,占29.7%,与2007年相比增加了3个;V类水断面5个,占13.5%,与去年相比增加了2个;劣V类水断面9个,占24.3%,与去年相比减少了6个。
全市地表水监测河流总长度
与2007年相比,东阳江、武义江、金华江、浦阳江水质有所好转,我市主要污染河段出现在东阳江、武义江。
按综合类别评价,金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IV类,监测结果表明,我市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总磷。
2008年全市河流以IV类水河段为主,按河段长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为IV类>劣V类> III类>II类>V类水。
主要河段
武义江 武义江主要流经永康市、武义县,共设断面9个,河段总长度
满足水功能要求的断面:长安坝、南溪水厂。
劣V类水断面:世雅、塔海。
主要污染指标:氟化物、总磷。
东阳江 东阳江主要流经东阳市、义乌市,共设断面9个,河段总长度
满足水功能要求断面:横锦水库出口。
劣V类水断面:义东桥、杨宅、候芹、低田、东关桥。
主要污染指标:氨氮。
南江 南江主要流经磐安县、东阳市,共设断面6个,河段总长度
满足水功能要求的断面:台口、三景头。
劣V类水断面:城头(明德)。
主要污染指标:氨氮。
金华江 金华江主要流经金华市区及兰溪市,共设断面4个,河段总长度
劣V类水断面:无
主要污染指标:氨氮。
兰江 兰江主要流经兰溪市区,共设断面4个,河段总长度
满足水功能要求的断面:洋港、横山、女埠、将军岩。
浦阳江 浦阳江主要流经浦江县,共设断面4个,河段总长度
满足水功能要求段面:金坑岭水库出口。
劣V类水断面:上仙屋。
主要污染指标:氨氮、化学需氧量
宣平港 主要流经武义县境内,设江下桥1个断面,河段总长度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8年,全市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21110.9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0183.78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10927.22万吨。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7491吨,其中工业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0941吨, 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6650吨。氨氮(NH3-N)排放量3057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806.64吨,生活废水中氨氮排放量2250.43吨。
2008年全市共有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出水水质达标率为84.4%,总体较好。日处理能力28.5万吨,全市共处理污水9893万吨,其中处理生活污水8216.81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74%左右。
我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好。2008年全市共设8个饮用水源监测站位,全部达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措施与行动 完善并严格执行金华江流域水质监控管理制度,强化污染防治措施,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在工业企业中广泛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多次组织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继续加大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投入,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三、大气环境
2008年我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处于较好水平,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尘类污染物,酸雨污染严重。
城市空气质量
2008年我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处于较好水平,根据空气质量日报统计结果显示,金华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3%,兰溪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9.5%,义乌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1.1%,东阳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6%,永康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6.8%,武义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6.2%,浦江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6.5%,磐安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4%。全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率(I-II级)达到了87.1%,(III级达12.9%)。
空气污染物监测结果表明:全市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46mg/m3,二氧化氮年日均值为0.0400mg/m3,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为0.101 mg/m3。与2007年相比,全市8各县(市)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上升了0.009 mg/m3,二氧化氮年日均值上升了0.001 mg/m3,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上升了0.005 mg/m3。
2008年,除永康市酸雨率略有上升外,其他城市酸雨率都有所下降,与2007年相比有所好转,但酸雨污染仍较严重。武义县、义乌市、永康市的酸雨率高于90%,金华市区、浦江县酸雨率高于80%,均处于重酸雨区;兰溪市酸雨率为53.1%,处于中度酸雨区;磐安县酸雨率为41.3%,处于轻度酸雨区。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8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2189吨,其中工业来源的排放量为30984吨,生活来源的排放量为1205吨,氮氧化物排放量45964.8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7666.32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16160.32吨,生活烟尘排放量1506吨。
措施与行动 定期发布金华市城市空气质量周报,继续实施“两控区”污染防治规划,到2008年底,累计建成烟控区面积405平方公里。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烟尘控制区建设成果,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推广使用洁净煤和其它清洁燃料,强化城市餐饮业油烟、扬尘污染的监督管理,继续开展机动车尾气监测,进一步加大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
四、声环境
2008年全市声环境质量总体略好于2007年,大部分城市噪声都有所下降,各县(市)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污染,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夜间噪声超标较为严重。
城市功能区噪声 与国家标准GB3096-93比较,2008年各城市功能区噪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交通干线两侧、混合区夜间噪声超标现象较为严重,其它功能区昼间噪声超标现象则相对较轻。城市比较,金华市区、东阳市和兰溪市功能区噪声污染较轻,浦江县功能区噪声污染最重。
高空噪声 与上年相比,2008年金华市区高空噪声略有下降,各县(市)的高空噪声均有所升高。
道路交通噪声 2008年有5个县(市)开展了交通噪声监测工作,监测道路总长度为
措施与行动 严格执行夜间建筑施工审批制度,加强建筑施工及娱乐噪声的管理,利用环保投诉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方式,严肃查处夜间建筑施工、娱乐等各种扰民噪声污染事件。高、中考期间,全市环保系统积极开展“绿色护考”行动。2008年市区噪声达标区扩建到132平方公里,2008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噪声达标区303.07平方公里。
五、工业固体废物
工业固废产生处置情况 2008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69.2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66.3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2.79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5.50万吨,自行利用处置量4.62万吨,工业危险固废无害化集中处置率达到84.0%,全市医疗废物产生量2625吨,已建成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处置本地区危险废物量2503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95.3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8.95%。
工业固体污染控制 金华市医疗和工业危险固废处置项目于2007年底建成,一期达到年处置医疗废物3000吨,工业危险废物7000吨的能力。健全固废收集网络体系,全市危险固废无害化集中处置率达到84.0%。
措施与行动 加大固体废物的源头监管力度,完善申报登记,及时掌握固废产生的种类、数量和去向。重点监控危险固废,对危险固废处置,严格实行市场准入机制,开展了一系列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固废处置基础设施建设,以《金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为指导,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探讨工业污泥处置新思想,提高综合利用率,促进废物资源化建设。完善固体收集体系,逐步建立县级危险废物收集中心、中转中心,实施工业固体废物有序、规范的转移和利用处置。
六、辐射管理
2008年,办理辐射单位环评审批70家,办理辐射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48家。全市8家辐射建设项目通过限期竣工验收。全市约140家卫生、医疗机构人员参加了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
七、自然生态环境
生态县(市、区)、乡镇建设
2008年我市已有2个县(武义县、磐安县)创建成省级生态县。义乌通过了国家级生态县(市)的现场验收。2008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8个,省级生态乡镇45个,市级生态乡镇82个,市级生态村120个,各省级以上生态乡镇都有30%以上的行政村通过了县级生态村的考核验收。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全市废弃矿山累计治理率70%,开展绿色矿山创建4座;2008年,完成732个村庄的环境整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8.86平方公里;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建设及农村河沟池塘整治
八、专 题
环境法制、环境执法 2008年,全市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23起,罚款总额共2103.5万元,当年结案的环境行政诉讼案件7起,行政复议案8起。
环境宣传教育 每周在《金华日报》刊登《环保与你同行》专栏,成为我市环境宣传的重要品牌阵地,使我市环保工作有了一个定期与社会公众见面的窗口。每月在《金华日报》刊登《金华市环境质量月报》,向社会公布全市水质状况和空气质量情况,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为配合国家“限塑令”正式实施,牵头举办了“远离白色垃圾,设计七彩生活”环保购物袋设计大赛、“远离白色垃圾,共建美好家园”小记者征文大赛、发放购物袋等四次限塑宣传活动。举办了“六五世界环境日”新闻通报会,发布《2007年度金华市环境状况公报》,编印发放1万份宣传册,举办中小学生“绿色环保绿色奥运”舞蹈大赛。与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环境保护工程专升本学历教育班,培养一批适应环保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2008年全市累计已有6所学校被命名为国家级绿色学校、77所学校成为省级绿色学校,241所学校成为市级绿色学校;3个社区被命名为国家级绿色社区,25个社区成为省级绿色社区,43个社区成为市级绿色社区;2户家庭被命名为国家级绿色家庭,95户家庭被命名为省级绿色家庭,603户家庭成为市级绿色家庭;10家医院成为省级绿色医院;25家企业成为省级绿色企业;20家饭店成为省级绿色饭店;累计建成省级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6个,“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18个,“保护母亲河号”16个。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2008年,全市办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1817个,环评执行率100%;应执行“三同时”项目518个,执行“三同时”项目518个,“三同时”执行率100%,验收合格518个,合格率100%;建设项目环评审批项目总投资为409.3733亿元,环保投资总额为10.0154亿元。
环境在线监控 2008年,进一步优化升级全市8个环境监控中心,完成08年省局监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改造任务。进一步强化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应用工作,完成全市07年已建成的76家国控省控重点企业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验收运维工作,确保在线系统正常稳定运行,使各级环保部门能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排污企业在线监控数据。进一步扩大拓展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范围,全市59家重点企业新建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
建议、提案与信访 2008年,全市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57件,已办理157件,办结率为100%;共收到群众来信1361封,已处理1361封,处理率为100%;接待群众来访549批820人次,人民来电4659次,均得到有效处理,处理率为100%。